【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小故事折射大時代,擦亮工會宣教品牌
比賽的成功舉辦不僅激勵、鼓舞著廣大職工干事創業、接續奮斗,也為更好推動工會工作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用小切口呈現大主題,用小故事折射大時代,用家常話解讀大道理——據近日《工人日報》報道,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總工會承辦的“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全國職工宣講比賽,于11月3日在安徽合肥圓滿落幕。11月11日,該比賽總決賽在安徽衛視和多個網絡平臺播出,12名選手分獲金、銀、銅獎。
講述奮斗故事,分享成長經歷。作為中國工會十八大后首個全國宣講活動,上述全國職工宣講比賽既是工會系統近年來勞模工匠宣講活動的一種延續,也是叫響“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品牌的進一步探索。比賽的成功舉辦不僅激勵、鼓舞著廣大職工干事創業、接續奮斗,也為更好推動工會工作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組織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針對性、實效性,需要這樣的小切口、小故事和家常話。在今夏因水災被困落坡嶺車站的K396次列車乘務員趙陽,為觀眾真實講述水災時的情景;被稱為“雪線信使”的郵車駕駛員其美多吉說,“我只是一粒沙,在中國郵政,在交通戰線,像我這樣的沙還有千千萬萬個”;從事超特高壓運維工作的廖志斌一直記著師傅說的,“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和技能,更不能沒有理想和追求!睆膫體的崗位和視角出發,宣講接地氣、有感染力,引發公眾強烈共情、共鳴,收到理想效果。
把學習的課堂搬到企業、車間、班組,把黨的創新理論和勞動創造幸福的價值理念,以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帶到職工身邊,需要進一步豐富傳播手段,拓展宣教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此番宣講比賽中,選手涵蓋采礦、制造、電力、建筑、交通運輸等13個行業,年齡跨度從23歲到60歲,各地上傳宣講視頻作品10100個,舉辦線下近1.9萬場宣講比賽,1.4萬余名勞模工匠參與,網友總訪問量超過1.17億次。數字的背后是千千萬萬職工熱情參與、渴望表達的身影。而把職工請到講臺上來,把話筒遞到職工手里,把鏡頭對準職工的日常,不僅可以更高效、真實地了解職工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而且能夠進一步講好職工故事、凝聚榜樣力量,也為廣大職工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切磋的平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中國夢·勞動美”活動之外,近年來各地工會還開展了諸如評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最美職工”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推介優秀典型的方式,讓職工群眾于鮮活的人與事中筑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讓更多鮮活生動的故事被知曉和傳遞,凝聚起更多正能量,讓更多堅守崗位、在工作中有所創新突破的人成為職工群眾心中尊崇的對象,這不僅是工會宣教工作的更高境界,也是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大量涌現,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結構發生著深刻變化,80后90后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以高學歷高職稱高收入為特征的“三高”群體和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就業的“三新”群體并存。這要求工會宣教工作創新方式方法,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打通宣教“最后一公里”,提升宣教的覆蓋率和可及性,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宣教內容送到職工群眾身邊。近年來,各級工會開展的諸如網絡“云宣講”、職工短視頻大賽、線上打卡紅色工運地圖、命名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頗受職工群眾歡迎。期待相關好經驗好做法被總結推廣,進一步擦亮工會宣教品牌。
“只要有郵件,郵車就得上路,只要有人在,郵件就要送達”“永遠要做大1路上那一抹綻放的紅霞”……有媒體總結出此次全國職工宣講比賽中的選手金句。相信這些金句凝結的信念像一束束光,照亮更多人的內心。期待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種子”,也會像蒲公英一樣廣泛散播。
上篇:
下篇:
主辦單位:甘肅省總工會 版權所有copyright www.sos-jo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東郊巷26號 郵編:730000 隴ICP備16000114號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建議使用IE瀏覽器,IE8~IE10版本1280*768分辨率,16位以上顏色